行业新闻

论学位论文写作的精神世界

2014年02月26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申请学位而提交的学术论文, 分为学士、硕士、博士论文三级, 根据5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6规定, 不同级别的论文, 有不同的要求, 如硕士论文的要求是: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负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另外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学位论文除具备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外, 还需有专业性、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应用性、系统性、规范性、规模性和可读性。这就要求申请学位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研究素养和知识整合表达能力。

写作是一种精神的升华, 学位论文写作更是一次深刻的智力探索之旅, 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说:“希望大家把自己所写的这篇论文看作一次精神狂欢的机会。”的确, 精神狂欢之极, 就是灵感泉涌之巅。学位论文写作一方面让作者吐出自己的精神世界, 另一方面又为自己的精神世界吸收新的空气。

一、创 新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需要, 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行行业业都要求创新精神, 而学位论文的创新有三层含义: 第一是论文中表现出新的真理性认识; 第二是不同层次论文中新的真理性认识所具有的广度深度和价值不同; 第三是同一程度论文的认识真理的程度不同。而所谓/ 新的真理性认识0具有三个要素: 新、认识、真理性, 三者缺一不可。想做到创新, 我们应该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是创新的客体, 客观世界。客观存在和客观真理是创新的源泉, 是创新的基础。创新的客体分为两种, 一种是跟随形势动态改变出现的新问题, 这要求我们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的发展, 紧跟形势, 瞄准动态, 深入实际, 或研究一些边缘学科, 从中开发创新的选题。比如党中央新政策方针的提出, 科学技术新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又或者一些像“生态经济学”、“生态美学”这样的边缘学科。而另一种创新的客体是历史或现存研究对象中的疑难问题, 选取疑难问题进行研究, 这要求我们有独特的眼光。我们必须找到新的突破点, 提出新观点新思想新结论, 或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模式。如弗洛伊德用”性“来解释梦, 梦是一个千百年来人所面对的神秘话题, 弗洛伊德用自己全新的理论阐释了这个疑难问题, 就是一次思想突破、一次观点创新。

另一方面是创新的主体, 人的思维。一般地说, 我们应该追求有兴趣的东西, 探索奇异的知识。要研究一个项目,必须爱上这个项目, 所以作为创新主体, 我们必须建立求知的好奇心, 必须找到研究中的兴奋点。好奇心就是探索知识的欲望, 只有建立了对知识的好奇心, 人才会不断追寻答案得到结论; 兴奋点就是研究过程中让你提起兴趣的那个知识点, 一提这个知识点你就兴趣盎然, 甚至日夜思索, 辗转难寐, 魂牵梦萦, 直到找到答案为止, 才豁然开朗, 仿佛获得人生珍宝。

作为创新主体的人, 必须拥有坚强的创新理念, 大脑里充满了创新的信念和欲望, 以及必须取得创新成果的决心,勤奋、执著, 如痴如醉, 甚至废寝忘食, 才能将创新的主客体完美结合, 找到透着阳光的出口。钱学森先生曾有”梦中解题“的经验, 这是知识积累、生活灵感、梦中无阻碍的思维空间, 以及执著理念, 四者结合的成果。

二、思 索

想写好一篇论文需要大量的思考和学习, 写好一篇学位论文就更需要广而深的思索。“深”是指“对于某个特定的逻辑链尽可能长时间地思索下去, 也就是要深入地、细致地思考逻辑链之间的关系”。“广”指的是视野的宽阔。日本一桥大学教授伊丹敬之在这方面有精辟的论述, 他把写作的眼睛分成两个, 一个是通观全局的眼睛, 一个是锁住焦点的眼睛, 一个是具有宏大开阔的思维的眼睛, 一个是在很窄的地方深凿细掘的眼睛。两种眼睛必须具备。换句话说,就是-着眼大局, 着手小局. , 总之, 我的意思是目标要窄, 展望要宽。“想研究出一个问题, 必须有广泛的知识积累和对知识系统的整理把握, 然后从中锁住焦点, 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适合自己的话题, 深凿细掘, 刻苦钻研。同时, 所选话题又能以小见大, 有宽阔的发展空间, 引发他人深远的思考。

“思索”是贯穿论文写作全部过程的, 可以说, 没有思索,就不能成文。从选题到收集资料, 从整合资料到写作论证,再到修改完善, 都需要思索。但是, 思索不是无序的, 不是杂乱的。思索也有一定的方向和模式。如总体到部分, 表层到实质, 或分类对比, 或联想想象。思索需要一种思维模式, 也许是形象思维, 也许是系统思维, 又或者是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置换思维、类比思维、联想思维、顿悟思维, 总之, 不管是那种, 都说明思索是需要条例性和逻辑性的。

另外, 我们必须认识到, 思索是基于客观事实的, 对具体事物做具体分析, 不能脱离现实, 妄加思索凭空猜想。在不同的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 思索的路线是类似的。首先, 横向思索, 通观全局, 观察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不同的表面特征, 有个感性认识, 并研究其特征的关联性。其次, 一阶纵向思索, 开始研究事物的本质属性, 揭示事物自身解构和外部关联。第三, 二阶纵向思索, 进行深入剖析, 找出事物中存在的各种逻辑关系加以阐述。最后是收敛思索, 就是指最后进行整理, 综合, 概括。很明显, 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思索过程, 也是一个总体到部分再到总体的思索过程。

这种思索方式, 有利于我们抓住主线, 展开讨论。写一篇论文就像种一棵树, 树干是论文的基本思路, 只有一根; 树枝是论文的论点, 要定位准确; 树叶是论文的论据, 用来支持论点, 要健康茂盛; 花朵是论文的文笔, 要畅顺明丽, 是衬托整体的装饰。这样的一棵树才是健全的, 这样的一篇论文才是完整深刻的。

三、心 态

任何文学作品都不是随便创作出来的, 看似精简的诗歌, 是情感、岁月积累和灵感的结晶; 看似飘逸的散文, 也是人生感悟和岁月积累的合成; 充满味道的小说, 更是人生和岁月长期积累的产物。可见, 累积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在学位论文写作中也是一样。我们应存有这样的心态: 知识要天长地久地积累, 也要海阔天空地积累, 在没有积累到火候的时候, 不要急于求成, 学会在求知中孤独地行走和采撷。读书是细水长流的事情, 快乐地学, 轻松地学, 放下所有的纠结与偏执, 用潇洒的态度在生活中积累沉淀。

脚踏实地, 勤奋执著, 是学位论文写作的另一个心态。脚踏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脚踏实地看懂每一本书, 脚踏实地认识每一个研究对象, 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在学位论文写作的准备日子里, 我们要勤于观察、勤于读书、勤于思索、勤于总结, 我们要执著地看完一本自己有兴趣的书, 执著地收集自己有兴趣的话题的各方面材料。只有保持这样一种心态, 我们才能做好学位论文的准备工作, 才能够胸有成竹地提笔写作。所谓“业精于勤”就是如此。

在漫长的论文写作岁月里, 我们应认识到论文写作带给我们的益处, 从收集材料到整合材料, 我们能够获得许多新的知识, 这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宝库; 从提纲精炼到论证写作,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丰富了我们的动手经验。所以, 一次学位论文的写作就是一次智力探索的旅程,就是一次精神升华的启迪, 虽然全程很苦, 我们也应该保有“苦中作乐”的精神和心态。问题一个一个地发现, 然后一个一个地解决, 期间辗转反侧, 苦闷灰心, 但是新知识的大量吸收, 让我们感到欣慰, 感到甘甜, 这就是苦中作乐的心态。许多学生对写论文产生反感, 甚至东拼西凑完成一篇交差。根本原因是他们的心态没把握好。或是没有日积月累的心态, 从开题到收集资料都苦闷不堪; 或没有踏实勤奋的心态, 当遇到问题时心情浮躁倾于放弃; 或是没有苦中作乐的心态, 把论文当成一种极大的负担。所以, 端正心态是学位论文写作中极其重要前提。

我们从创新、思索、心态三方面讨论了学位论文写作的精神世界, 我们认识到: 创新需要客体与主体的统一, 需要新事物与好奇心的统一, 需要现实对象与兴奋点的统一; 富有逻辑性、广而深的思索贯穿整个写作过程, 它使论文更加完整深刻; 静心积累、踏实勤奋、苦中作乐的心态, 让我们自然而然地完成一次论文创作、享受一次美妙旅程。

学位论文写作的精神世界是博大精深的, 本文只是粗略谈了一下, 一篇好的学位论文, 其背后的用心良苦和厚积薄发并不是用这短短几千字能说清楚的, 还需要我们继续的探索和发现。相信在未来的求知过程中, 我们能够端正心态,调整心境, 找到方法, 向导师、向学校、向学术界提交出优秀的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