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近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回顾与反思

2014年05月07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从2000—2009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影响力。本文通过对2000—2009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十年来论文的总体分布情况,总结十年来论文的成绩和问题,不仅有助于清晰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历史,同时更能为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提供借鉴与参考,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

一、问题提出及样本选取

1997年,我国首批招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研究生正式入学。从那时起,一直到2005年12月2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的发布,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为研究方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招收博士研究生的。2006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授权点的评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入了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单独的二级学科进行博士研究生招生的新阶段。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的设置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也应运而生。(具体分布参见表1)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最高学历层次的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本调研报告收录的绝大部分论文材料来自“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库”发布的博士学位论文,部分论文材料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三所高校的图书馆学位论文库。时间跨度为2000年至2009年,涉及的学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20所学校。为了明确和规范研究范围,在收集和整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时,限定了如下条件:2006年以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外的博士学位论文不纳入,论文研究方向须含“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精神文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关键词之一;2006年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外的博士学位论文不纳入。通过网络检索和实地查阅,本调研报告共收录2000年至2009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306篇。由于时间、人力和涉密等各方面的限制,上述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在收录论文过程中往往存在一段较长的滞后期,因而难以将最新入藏的论文迅速地呈现给读者。调研报告所收录博士学位论文的截止时间是2010年3月1日。从总体上来看,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这十年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基本上都已经包括在本调研报告之中,极少数未被收入者,并不影响我们所做的总体分析。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分类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个复杂的多领域学科,各领域的学术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总的说来,以研究对象为分类标准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分类的主流。对本调研报告收录的306篇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分类,必须抓住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问题域。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这里对之进行分类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建立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分类学,而是要探讨这些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和主题,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尤其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为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基于以上的考虑,本调研报告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306篇博士学位论文题录中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分类,统计出现的频率及分布,从而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2000年至2009年十年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大致可以划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其他有关研究六个大的研究领域。

在这里,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研究、思想品德的个体发生发展研究和意识形态的社会发生发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研究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形成、变化、发展、运用等进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研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历史的考察,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包括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是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主要是对中国与外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以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而展开的研究;至于其他有关研究的分类,主要是因为有些博士学位论文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没有直接关系,严格意义上讲,是属于
想政治教育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研究,因而,把它们单独划归为一类。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统计分析的结果和对抽样论文的梳理,我们欣慰地看到,2000—2009年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从开拓走向深化,取得了不少引人注目的学术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概而言之,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研究领域广泛,但学科意识有些泛化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不但在一些传统的选题上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而且选题范围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新选题成为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例如,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建构研究,像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价值论问题、内容结构问题、方法发展问题、环境论问题、基本范畴问题、主导性问题、动力论问题、载体论问题、评价论问题、中介论问题、资源论问题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长期关注的选题;从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发生学、教育学等角度展开研究的选题,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探索领域与研究成果,如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理问题、人文性问题,社会生态问题、发生论问题、生活化问题等,其学术和实践价值值得肯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经济学分析、政治学分析、社会学分析、评价分析等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进一步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即使那些受现实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完全展开学术研究的现实理论政策类选题,也较一般的宣传性文章在学理性上要强,对于深化有关职能部门对于这方面理论问题的认识还是有所裨益的。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充分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问题域逐步深化,形成了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向度的立体网状研究系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到,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越来越多、分支研究越来越细、学理化色彩越来越浓。另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存在学科内涵不明、学科边界不清的缺憾,如博士招生研究方向设置的庞杂无序、学术研究方向的散乱和宽泛、学术研究成果中存在的对相关学科领域知识的简单移植和照搬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包容量越来越大、论题越来越繁、体系越来越庞杂。这些现象的存在已经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学科归属问题。例如,在我们所收集的306篇博士学位论文里面,虽然绝大多数还是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的,但的确也有相当大的比例,占论文总数的31.4%,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伦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相互重叠,不恰当地包含着相当宽泛的“外延”。学位论文中如果不注明专业名称和研究方向,则根本搞不清究竟是哪个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这些问题的存在,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意识的泛化倾向。由于过多地依附于其他学科,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独特的对象域反而被遮蔽了。

(二)研究成果集中,但力量分布有些不均

综观2000—2009年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其他有关研究两个领域,论文数量分别占到论文总数的42.1%和31.4%。其中,其他有关领域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研究、伦理学研究和政治学研究等方面,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研究已经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对此,有些学者多次强烈呼吁:“不要种了别人的责任田,荒了自己的自留地”。即使对于其他四个研究领域,也存在着研究力量分布不均的状况,虽存在一些研究热点,但也有某些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研究领域中,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占到论文总数的65%,而且主要侧重新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领域中,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比较,如美国、前苏联、日本、新加坡这些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没有涉及其他类型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中,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占到论文总数的70%,其他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比较薄弱。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史表明,自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已经由经验性走向科学化、由散在性走向系统性,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问题域、研究范式以及方法系统。然而,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分布情况来看,研究领域的漫无边际,研究成果的过于集中,研究力量的分布不均,会导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群体缺乏一种总体上的学术认同感,出现同行之间没有同行的感觉。这样不仅不利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研究生开阔的学术意识,也将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方法多样,但实证研究有些薄弱

任何一项研究都有其方法,每一篇博士学位论文所反映的研究结论都与相应的研究方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代科学演变的趋势表明,任何学科采用单一的,甚至同类研究方法,已经不足以充分把握研究对象,往往需要采用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视角,按不同研究规范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考察。综观2000—2009年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主要涉及以下具体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的方法,实证研究的方法,统计分析的方法,心理学分析的方法,发生学的方法,等等。由于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种类划分尚未达成共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在这里,我们主要根据对博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把研究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具体研究方法、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这三类研究方法往往加以综合运用,每一类研究方法又衍生出多种具体研究方法。上述研究方法的不断丰富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研究方法的具体表述有所差异,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仍然是博士学位论文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的研究方法,其平均使用比例为95%。由于受研究范式、数据积累、方法技术手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实证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只有个别博士生在博士学位论文中使用过实证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来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很少有博士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规范的实验研究。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中的研究方法总体处于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然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大多是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应用、实证研究的薄弱,影响到认识新特点、揭示新规律、开辟新途径、创造新方法,影响到基础研究进一步上新水平。”从总体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涉及的研究方法还处于科学的前沿或者前科学状态,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真正成为一门科学,由“软”变“硬”,需要引入科学的研究方法理念。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发展反思

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历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显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生命力,折射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学术发展趋向和前景。为了实现新起点上的新跃升,应当紧扣学科内涵、明确学科边界,张扬学术思维、推进理论创新,规范研究方法、优化学术版图,努力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博士学位论文。

(一)紧扣学科内涵,明确学科边界

自从2005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独立的二级学科设立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面临着拓展学科领域、丰富学科内涵、增强学科特色、提高学科水平的建设任务。经过各方努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涵与边界不断得以深化和拓展,原有分支学科不断得到充实,新的分支学科也在孕育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究竟应该研究哪些问题,成为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涵与边界,给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有的更为准确的学科定位。如果把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甚至不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简单地移植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来,那么学科内涵不明、学科边界不清,则会与学科发展空间的扩大同时扩大,最终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学发展。需要指出的是,以教育学的德育理论框架注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注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义,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新的理解范式。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学科体系分类越来越严密的今天,一个学科的生命力,在于其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其功能的不可替代性。2005年《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精神,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研究提供了一个大致范围,即“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律、功能、内容、方法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与基本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新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规律与特点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干部与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博士生应当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现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意识与科学意识,凝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方向,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研究和整体性研究,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研究和问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避免盲目、随意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

(二)张扬学术思维,推进理论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学术性与现实性、学术视角与现实关注的有机统一,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核心在于学术思维与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所应张扬的学术思维,包括问题的学术定位、致思的学者立场、研究的学术精神,以及对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问题的学术定位,指的是以学术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实践;致思的学者立场,指的是以学者眼光探讨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的学术精神,指的是以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学术精神,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发展问题;对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指的是研究对服务社会和人生目标的持守,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民众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真切关注。”我们所强调的理论创新,既体现在对已有选题的研究不断创新上,又体现在不断发现新的研究选题,并对其展开深入的分析研究。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借鉴学术界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是阐明我们自己的理论还是套用他人的理论。总体来看,十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对新问题、新视角、新方法还是比较关注的。但是,原创性的选题在一定程度上略显不足。

在这里,原创性不足主要是从选题是否有创新的余地及创新余地的大小角度而言的。有些选题,比如理想信念或信仰教育问题、价值观教育问题、基本经验问题、环境论问题、人学基础问题、有效性或实效性问题等,学术界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很多,在没有更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更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具有更深刻的见解的前提下再去研究是很难有创新的。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中,理论框架的模式化、某些理论内容的“公理化”,也逐渐出现。如在理论框架方面,众多的博士学位论文往往沿袭教材化的理论框架,采用“含义—地位—作用—内容—原则—途径—方法”等模式化的成果叙述方式。当下我们身处广泛而深刻变化的时代,如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聚焦点。我们只有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兼顾体系意识与问题意识,“立足新的基点,把握新的尺度,进入新的境界,才能审视新现实,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才能重新诠释、探讨、改造原有的概念、范畴、命题、逻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三)规范研究方法,优化学术版图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学发展,不仅在于对学科研究对象认识的不断更新,而且在于为此而进行的研究方法与“范式”的不断变革。正如毛泽东所言:“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综合性,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多角度、多学科研究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只有在多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学科研究的优势,才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定的研究方法。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中,运用何种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该方法去研究课题,都应当注意其规范化问题。毋庸置疑,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之间进行交流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的重要保证。根据对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样分析,现有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走出简单的“方法套用”的误区,增强运用研究方法的自觉意识和规范意识,融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思辨的基础上辅之以实证研究,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来认识和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各种问题。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布局来看,主要的研究方向都已经涉及了,而且有些研究方向已经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研究方向还比较薄弱,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占论文总数的1.3%、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研究占论文总数的7.5%、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占论文总数的3.3%、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占论文总数的14.4%,还有很大的学术研究空间。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之间的学术联系,协调研究方向,整合研究力量,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版图,从而实现新起点上的新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