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高校毕业设计存在问题与改革策略

2015年05月31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高校毕业设计质量受诸多因素影响,要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必须在加强宏观管理、严格过程管理、健全管理体制的同时,提高指导教师的素质、能力、水平和修养,改变指导理念,转变指导方式、方法,在学校健全的软硬件条件下,师生合力完成毕业设计各个环节。针对高校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避免出题的盲目性,力求选题合理

毕业设计题目要遵循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的原则;要密切结合经济建设和工程实际,积极拓展毕业设计题目来源,实现题目来源多样化,而且要有一定的新颖性,尽量将学科知识融入其中,难易度适中,工作量适当,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要本着充分尊重学生个人愿望,加大选题自主权,尽量满足学生个人选题意愿,采用“公布题目,积极引导,双向选择,院系调整”的做法。具体措施包括:①教师在引导选题的过程中,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学业成绩状况,解难释疑,避免成绩好的学生做过于简单的题目,成绩相对差的学生做过难的题目。②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把具有综合锻炼价值的设计题目引进来,在校内教师指导下去完成;同时,在学校指导下,鼓励学生走出去寻找设计题目,或参与外单位的题目设计,或以内外联合指导的方式完成设计。选题可与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实践相结合,进行联合培养。对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学生,应鼓励他们结合工作性质选择题目,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③选题应尽可能地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尤其是一些研究经费充裕、研究氛围良好、软硬件条件完备的科研团队,应尽可能地吸收本科生到课题组中去,一方面可以为一些学生提供科学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课题组完成一定的任务,在整个过程中,本科生先跟着高年级研究生学习基本操作或相关技术,入门后,指导教师应根据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精心设计实验,尽可能地发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留出充裕时间进行毕业设计

没有充裕的时间,很难保证有高质量的毕业设计,需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改革:①教学总体安排上,可将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适当前移,进行早期渗透,将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密切结合起来,建立起导师制度。具体说来,进入大三后可由专业教师拟订数个研究方向的题目,汇总后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专长选出2~3个不同类型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范围。②减缓学生就业压力,适当错开毕业设计与就业的时间。各高校应重视就业率,限制就业率过低的专业招生;做好毕业生推荐工作,建立就业网站,及时收集大量的就业信息,举行就业双向选择活动,尽可能地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使所培养学生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鼓励学生个人自主创业,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就业。

3.增强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

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良性的师生互动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要做到这一点,指导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个人学识,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认真负责,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研协作精神;学生积极配合,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提出问题。与教师充分互动。

师生互动具体体现在选题、试验设计、试验研究、论文撰写以及论文答辩等环节中。具体做法为:①在选题环节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精心组织和指导。使学生尽快了解和熟悉课题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对课题产生兴趣。并逐渐参与到课题中去。②教师对开题报告进行把关和优化,与学生共同探讨最佳的试验设计方案及操作方法,使学生逐渐入门。③课题研究开始后,教师应多督促、多指导、多鼓励。初次接触科研的学生难免会遇到诸多问题和失败,教师此时应多和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信度和成就感,使学生对课题产生浓厚兴趣,充分发挥主动性,进行自主实验,由被动地接受教育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定期要求学生汇报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以及下步的研究目标。④教师对学生试验数据结果的合理性进行把关,误差较大的数据及时重复试验,师生间加强沟通与交流,提高毕业设计进程,增强数据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增强师生间的配合,培养师生问的感情,强化师生间的互动。⑤论文撰写前,教师先进行论文写作培训。教师应对学生论文进行多次修改,使论文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内容充实、格式规范。⑥论文答辩前,教师指导学生做答辩幻灯片,并组织学生预答辩,使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共同学习、进步,鼓励学生自信地展示自己。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胆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增加教师力量,提高指导教师水平

有两种途径可以有效扩大指导教师来源,改善指导教师结构。一是挖掘校内潜力,返聘那些富有指导经验和熟悉专业的退休老教师发挥余热,参与指导毕业设计工作。二是聘用外部人力资源,将视野拓展到校外,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关系,从科研院所和企业聘请相同专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员担任导师,参与指导毕业设计,建立合作指导机制。对已落实工作的毕业生,应鼓励他们从其就业单位选聘符合条件的高级专业人员参加指导工作。为保障外聘人员指导到位,本校要向外聘人员明确任务、要求、职责、质量标准,邀请他们参加选题、开题、答辩、评分等环节,同时配备专人进行联系沟通和监督检查。

5.实施质量控制,严把毕业答辩关

在质量控制方面,根据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模式,构建完善的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检测与评价功能。另外,建立评价选优制度,形成激励制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对毕业设计进行公平合理评价的基础上,要辅以一定的利益倾斜,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在教师工作业绩考核、指导工作酬金、设计经费分配、科研经费资助等方面给予适当体现,对毕业设计优秀的学生颁发证书,给以适当奖励。相反,对缺乏责任心和疏于指导的教师应进行批评教育,扣罚相应酬金,降低年度工作考核等级,乃至取消下一年指导资格,对造成责任事故的进行追究。

为避免答辩走过场,可区别情况尝试三级答辩模式,即专业组答辩、系(院)级答辩、校级答辩。在具体评审过程中:评阅人不应当答辩评委,指导教师不应当其指导学生的答辩评委。在整个评审过程中要以学术的态度对待,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尽量避免不公平、不公正、敷衍了事、过程化、形式化的发生。此外,聘请外校同行专家参与答辩也是保障质量的有效途径。对设计不认真的学生,视情况或取消答辩资格,或令其重新设计,或责令缓期答辩,形成必要的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