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理科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2015年06月24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一、提高学生认识,强化科研意识,提前科研训练,培养动手与创新能力
首先,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对是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众说纷纭。应加强毕业论文工作动员,让学生深知它是求知及获取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先决条件,是求职和自主创业的关键因素。如我校2009届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研究生考试的10位毕业生,复试前导师经审阅毕业论文了解学生本科阶段学习情况,结果全部通过复试,被中国科学院录取的王晶同学刚毕业就协助导师开展科研工作;毕业后从事天然产物研发工作的学生,由于通过毕业论文熟悉了植物成分提取工艺,能熟练操作高效液相、紫外分光光度计及气象色谱等分析检测设备,在企业能胜任生产、质检、研发及销售工作。因此,师生应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其次,强化科研意识,提前科研训练,培养动手和创新能力。一方面,将毕业论文选题、开题等工作提前到第七学期完成;另一方面,安排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并注重强化科研意识。前3年让学生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论文,了解学术论文格式和写作方法,将课程设计(论文)作为课程考查的主要形式;吸收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让学生经历从选题到查文献、实验、撰写论文全过程训练。如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课程实习采用“七自主一交流”的形式进行,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组织实习小组、选题、撰写实习方案、准备并实验、整理资料和撰写论文并通过实习报告会相互交流;此外,学生课余时间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研究或对外服务工作,从卫生洗涤、处理样品开始训练至承担子课题研究,使他们掌握了毕业论文的文献查阅、综述及开题报告撰写、实验研究及撰写论文等关键环节,培养了学生动手、思维、科研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与责任意识,加强毕业论文指导
毕业论文指导,指导教师是关键。首先,指导教师需由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并经学院领导批准的教师、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其次,指导教师应在加强自身学术素养的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在生产经营、营销策划、管理咨询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与企业共同研发,积累实践经验和能力;再次,教师应保证对每位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时间每周不少于两次,因事离校,应布置好任务并委托他人代为指导。为使学生能得到教师足够的指导,我校规定每位教师所指导学生不超过8人。
三、健全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制定标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
建立毕业论文全程管理方案,确保学生毕业论文从论文选题→开题→论文写作指导→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的规范管理。
1.建立健全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一是完善相关制度。我校制定了毕业论文工作手册,修订了毕业论文管理规定;二是实施校、院两级检查监控。即学校和学院分工合作,监督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学校由教务处组织教学督导专家分别在毕业论文工作的中期和终期进行检查。学院成立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学术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小组,负责对本院毕业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
2.严格毕业论文选题和开题工作
针对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雷同、与实践相脱节问题,理工类专业更应从选题和开题上把关。(1)论文题目应一人一题,应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调查研究型及理论型题目均占一定比例;(2)重视开题工作。开题报告是学生在完成选题,资料收集、文献综述撰写、研究方案设计等工作后撰写,然后进行开题答辩。教师要从研究方向、技术路线等严格把关,提出针对性改进意见,研究方法应注意创新性和前沿性。
3.严格毕业论文中期检查
毕业论文是学校第八学期第3~4周在学院自查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督导专家进行。一是检查毕业论文任务是否适当、是否能达到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基本要求、工作量是否饱满;二是了解毕业论文工作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以督促师生按时完成毕业论文。
4.规范毕业论文写作格式
我校物理信息与工程学院、美术学院等在学校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实际举办讲座,系统讲授毕业论文的构成、写作方法、图表分析、参考文献应用及论文规范性等问题,对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5.加强毕业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
首先,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3次修改稿提出修改意见,写出定稿评语并给出成绩。此成绩应体现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范、学生工作期间表现,工作量、外文翻译水平、创新性和学术成果推广应用价值等;其次,教师间交叉评阅,给出评阅评语及成绩;最后,由学院进行学生答辩资格审核,组织答辩并由答辩小组确定成绩。
6.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成绩是学院学术委员会根据指导教师评定成绩、交叉评阅成绩与答辩成绩综合评定。成绩划分为五级,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