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论文的六大特点
2015年10月15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经济论文,是以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和内容,以议论为表现手法,研究经济现象,揭示经济规律的一种文体。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政府部门、经济部门为指示方向,引导经济健康发展,为宣传、组织、教育、鼓舞人民,需阐述宣传政策,分析解说道理,批判反驳谬误,扶持表扬正气,经济论文是达到此目的的有力武器。
在经济运行中,为探索规律,匡正方向,寻求正道,提高效益,经济专家、理论工作者需要评析形势,议论成败,探索问题,表述观点,经济论文是这些成果的描述和见解的表述的得力武器。
作为经济工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做经济事务工作,而应该在工作中勤探索、勤思考经常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将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发现、创造,撰写成论文在更大范围内产生社会效益,同时,经济论文也是评审经济工作者理论造诣、学识水平、业务能力高低的衡量标准之一。
可见,经济论文对国家机关、经济部门、经济工作者的运用是广泛而频繁的。
怎样写经济论文呢?本文就其特点而谈。
一、客观性
进行经济研究为的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使之成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每一个社会形态中,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其各自的规律可循.不同的是,自然规律不要求人的活动参加就可翘作用,而经济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只有正确认识它、懂得它的客观意义,才能准确地运用它。因此,写经济论文,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客观事物进行周密的观察、调查,取得确实可靠的材料,作为立论的依据,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来。如果材料不确实、论据不可靠,或者把个别写成全体,这样的判断只能是错误的。经济论文的客观性,要求作者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间题,提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而不带有作者个人好恶的偏见,更不能凭空捏造,主观臆想。
二、理论性
经济论文的思想具有突出的理论性,要注意理论分析,增强理论色彩。尽管经济论文研究的是经济领域中的某些具体实践间题,但它是在一定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想体系指导下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因而重视理论的运用。一方面,它的思想来源于社会经济实践,是从实践中抽象出,又被实践所证明的一般性原则和道理,是社会经济活动本质规律性的反映另一方面,它高于实践,不就事论事,而是就事论现必须突破具体经济对象的界限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分析,得出论理的结论,具有较浓的理论色彩,才能起到更广泛的指导作用。
三、创见性
创见是经过辛勤劳动和刻苦探求而获得的独特见解。创见是经济研究的生命它能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推动经济向前发展。如果我们的经济研究工作没有创见,只有继承,那么人类的文明和历史就不会有所前态因此,就要求写经济论文时,不是从概学习园地念出发,从书本出发,孤立地片面地摘引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词句去套经济现象,或者罗列纷纭的经济现象去机械地证明现成的观点。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前人已经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我们不应受前人已有结论的束缚,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经济研究的对象是客观规律,而客观规律有无穷无尽的丰富内容,前人已经提出的理论,只能是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引导,提出有根据的而不是空泛的政人云亦云的见解。
四、说服性
经济论文有强烈的说服性,它的撰写就是以说服为最终目的的,无论表达对象是什么,写作思维都围绕为什么这个问题中心展开,行进,问题辩明了,说服理由也述清了。论文表达要摆事实,讲道理,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和道理的结合,会强化经济论文的说服功能。一篇经济论文往往不只是告诉读者怎样去处理经济问题,而且要告诉读者各种具体的处理方法,而这种方法又要切实可行,这样,才会增强论文的说服性。
五、针对性
经济论文谈的是经济问题无论从论题的选择,材料的组织,文字语言的运用,都要围绕具体经济问题展开,要有尖锐的针对性。要结合实际工作。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必要的论述,这种论述不是对一般实际问题作的简单复述而是针对实际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个人见解,以便能真正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六、预见性
由于经济论文除了研究解决经济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外,重要的方面是揭示经济规律,展示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
所以,写经济论文必须避免老生常谈,通过对经济现象的抽象预见经济发展的总趋势,研究经济发展的方向,提供可资借鉴的预防措施,制订计划的理论依据,预见性是经济论文的灵魂所在。融六大特点为一体的经济论文,才能算得上是一篇可读,可信、具有说服力,可以供鉴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