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有效路径

2016年01月04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解析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围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目标,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努力在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毕业论文设计从“重规范”向“重质量”转变。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

1.改革选题制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确定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时,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将来发展方向的要求,以学生自选题目为主、校内外指导教师出题为辅,本着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的原则,采取“公布题目、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做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选题主要来源于学生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实验室开放项目、学生科研项目和指导教师课题、企业技改项目等。选题制度的改革,不仅拓宽了选题渠道,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毕业论文设计真题真做,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实力。

2.加强专业技能、学生科研等实践教学训练,培养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1)制订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计划,依托教学计划内的课程或教学环节,如课程设计、学年论文、专业实习等课程教学,明确各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与任务,充分发挥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分专业、分年级、分项目阶段实施。学院领导小组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进行统一规划与领导,保证每个项目实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使规范化、全程化的专业技能训练真正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创建一个新的平台。(2)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验室开放项目等各类实践教学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数据分析、撰写论文等科研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无形中提前了做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整个毕业论文设计周期拉长,前期准备工作充分,还解决了与学生就业、考研的矛盾,必然会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二、突出教师主导地位,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1.从两个全过程突出教师主导地位。第一,从学生进校到毕业离校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始终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结合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设计(论文)等进行科研知识的学习和训练,通过实验室开放项目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为毕业论文设计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从选题、开题到下达任务书开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从文献综述、外文翻译指导到文稿的修改和定稿;从论文答辩到论文成绩的评定,整个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精力和时间的投入是决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关键指标。因此,学校要制定合理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和鼓励高水平教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政策和措施,同时,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充分发挥教师参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从两个方面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第一,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建立一支以校内指导教师为主、校外技术人员为辅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队伍。聘请校外优秀实践基地中的高级工程师充实到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队伍中来,从选题开始,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第二,积极培育校内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采取进修、下实践教学基地参与企业科研、工厂改造和扩建等实际项目,或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上门指导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和指导学生的能力。高校要不断完善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机制,制定教师服务地方、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教师下基层、下企业锻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综合能力和水平。

三、突出体系主控地位,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层次分明、职责清晰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系统,坚持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实现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全程监控和教师、学生与管理者“三方”互动,突出体系主控地位,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根本保证。

1.以系、教研室为主的基层质量监控和管理机构,是进行教学过程管理的主要执行者,建立基层定期检查制度,强化教学一线管理,确保各教学环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是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的基础。

2.以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和教学督导委员会组成的院级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根据毕业论文设计前期、中期和后期三阶段评价质量标准,从选题、开题、指导教师、方案设计到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条件、指导教师指导情况、初稿和终稿再到答辩、成绩评定、总结等,各个环节层层把关,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系和教研室,系和教研室召集指导教师召开研讨会,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专题研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及时纠正偏差,求得整体质量的最优化,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中起主导作用。

3.以主管教学校长、校督导委员会、教务处等组成的校级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坚持以学院自查为主,学校抽查为辅的原则,组织校内指导、抽查和校外复评,为学校定性、定量评价和改进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供依据,保证学校有关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规范的贯彻落实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整个学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中起主导作用,是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的保障。

四、突出示范作用,建立毕业论文设计激励机制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手段和保障,要使这个体系发挥长效作用,就必须建立毕业论文设计奖惩制度,加强正面激励,强化示范作用,引入竞争机制。

1.拓宽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渠道。教务处每年根据学院最终评定成绩,每个专业按等级分别抽取4~20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全套材料,送校外同类学校进行复评。校外复评等级与学院评分成绩的吻合度信息及时在校园网公开反馈,包括学生和指导教师姓名。这种外审制度所反馈的信息有利于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本校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也检验本校毕业论文设计评分的尺度是否合理,对纠正偏差和改进工作更具说服力。

2.建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评奖评优制度。评奖评优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动力之源。学校制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评估激励方案,并依据激励方案对学院和指导教师给予奖励。具体做法:一是督导对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的检查成绩和外送复审成绩分别进行排序,对总评名列前三名的学院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二是对优秀论文公开发表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奖励;三是对省教育厅抽查成绩优秀的学院进行奖励。

3.建立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约束机制。对选题简单、科研态度差、敷衍了事、论文质量不高的学生严格把好答辩和成绩评定关,答辩不合格的学生不予毕业;对责任心不强、指导不得力、投入不够的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对在师生中造成严重影响的教师取消下一年度指导教师资格,并通报批评,甚至按教学事故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在评估检查中发现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有弄虚作假、抄袭等不良行为的,取消学生所在学院一切奖励,并对指导教师和学院通报批评,学生成绩为不合格。

实践证明,毕业论文设计从宏观组织到微观落实的教学改革中,突出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地位,建立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监控、评价反馈和奖惩制度,确实有效提高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但是,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仍然是高校在“十一五”期间需要重点关注和探索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