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商户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规避

2013年12月18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淘宝商户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增加,造成了我国研究生的规模化培养。研究生是基层科研群体的主力,作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他们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学位论文,是我国基层学术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论文的抄袭、拼凑、在低水平的层次上重复的现象日见严重。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高校里一种非常普遍的问题,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阶段正是学术道德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对研究生阶段的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观,树立长远的学术意识,也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及诱因

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在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和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环境因素、研究生培养体制因素以及研究生自身道德因素等的交互作用。

(一)社会环境因素

1全球资源的高度共享。互联网的应用、资源全球化共享为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任何人在互联网上都可以顺利地搜索到大量与所研究的内容相关的参考文献和素材,其中包括一些经无数次转载的非原创性的材料,这些都为学术不端的产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2整个社会对于诚信和道德观念约束无力。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市场经济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使传统的经济模式及道德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急功近利的想法使学术道德水准缺失。

3社会就业招聘政策导向。高校的连年扩招和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大,而高校和研究院所等条件较好的单位将研究生的学术成果数量和等级、科研能力作为录用与否的标准,忽略对学生道德、综合分析等能力的综合考虑,导致学生过度追求发表学术论文,而忽略了自身良好学术品质的生成。

(二)研究生培养体制的滞后

高层次学位教育制度发展速度过快,研究生培养机制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

1.研究生招生规模急剧扩大。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不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还有导师良好的学术品行和学术责任感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激励学生。而招生数量的大幅增加致使师生比高的可达到1:20甚至1:30,如此规模致使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缺乏科研所需的独立、自主与创造精神的个性化培养。

2.研究生评价机制的单一。研究生的评价机制多用学术成果的数量和等级来衡量,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需要有一定的学术成果后方可进行答辩,这种制度利弊并存,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驱动了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

3.学术监督体制和奖惩机制的不健全。研究生群体由于社会地位不高,研究水平相对较低,研究成果社会效益相对不大,另外,在低层次类的论文中,抄袭和转载屡见不鲜,甚至你抄我我抄你,抄了一圈,无出处可查证,导致人们往往忽视了这类群体的学术不端,也缺少了有效的奖惩机制,所以屡禁不止。

二、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规避

(一)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从小学开始形成有效衔接的学术道德培养机制

学术不端归根结底是道德品质问题。端正学术道德首先要加强德育建设,德育应从小学抓起,规范学生的善恶观、美丑观、羞耻观和荣誉观,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形成以人为本的培养目标,注重人的全方位协调发展,使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科学目标,养成积极向上、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学术风范。在德育的基础上,端正学术风气,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纳人学风建设,注重学生的学术精神及学术规范的培养。

其次应加强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的认知。学术道德规范是对学术行为的全面要求,可以指导和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文献的分析和综述,如何寻找到有价值的选题,避免选题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故学校应设立专的学术道德规范必修课,科学、明确的界定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向学生传授有关学术道德和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

同时加强导师在学术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明确导师在学生论文指导、评审等环节的学术责任,要求导师给研究生全面系统的学术规范指导和专业训练;同时,导师应着重引导并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要求导师以身作则,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当仔细审查、严格把关,杜绝帮助研究生规范自身的学术行为,将学术道德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始终。

(二)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深化导师负责制,完善学术不端行为的奖惩体系

研究生培养管理机构应健全相关研究生培养体制。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从研究生的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机制、对教育、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发挥各个部门的服务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建立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

重视导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导师是研究生教育最基层的管理者和质量监控者,在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程参与并决定学生的选课、选题、开题、论文创作等整个过程,导师的学术道德及科研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术环境和科研环境。所以提高导师本身的学术道德素质,注重言传身教,培养研究生优良的学术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注重导师教学理念的转换和提升,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同时应改革评聘制度,发挥导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导师能够尽心尽责,全心全意地投人研究生教育,并指导研究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科研能力。

建立学生学术诚信档案;制定、宣传、执行有关学术规范;号召并依靠广大研究生、导师的监督;完善学术不端行为的奖惩体系,对抄袭与剿窃、捏造与篡改、伪造学术经历、不当署名、滥用学术信誉等学术道德不端行为作出明确处罚规定,对学术不端行为检举人做出适当的奖励。

(三)培养积极健康的学术环境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风气对学生的人生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学术氛围、安全状况等都对学生的情操、道德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良好的校风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勤奋学习、努力成才,有助于学生建立崇尚科学精神、追求科研创新、遵循学术道德、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品质。

加强校园内学术交流。组织各种讲座使学生了解科研发展前沿动态、拓展学术视野、关注学术动态、激发仁研创新兴趣;组织各种竞赛,加强不同学科或不同学校学生之间的交流,相互增强参与竞争意识,活跃学术气氛,创建浓厚、健康的学术氛围,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观。树立长远的学术意识,从而净化学术创作。

(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学术监管机制,有效利用和健全社会舆论导向

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目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抑制多限于道德层面,对学术不端行为缺乏有效的处罚措施,处罚力度也不够,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力支撑,缺少专门的学术不端行为整治机构,学术不断行为者很少会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举报者的举报之路也缺少法律支撑,这些无形之中助长了学术不端风气,所以,学术不端行为的整治,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及区分标准,确定产生的法律责任及法律后果,同时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学术投诉、评估、惩治等监管机制,形成权威的学术评价机制和学术评价机构,为学位维权与举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整个社会内,采用法律、行政等各项手段,动员社会各界,形成健康社会舆论,发挥社会舆论公开、公正和导向胜对学术行为进行监督和引导。

为避免学术不端行为,各大高校都引进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网上一搜,还可以查到针对检测系统的修改秘岌,检测结果出问题,根据该秘岌修改保过,说明该系统名存实亡。所以,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不是一个简单的系统就能解决的,系统只是一个辅助手段。所有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都只是“堵”,真正重要的还是从根源抓起,在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并从制度上保障学生能够真正潜心钻研,追求原始创新的成果,做到真正的疏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总之,学术不端行为的规避,应以学术规范、意见和条例为依据,完善研究生培养体制、完善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切实措施,形成有效的学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保障学术研究健康发展,促进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