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动态

创新与研究生学位论文

2014年10月23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学研动态

在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心上移,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基于本科教育,而又高于本科教育。一般而言,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侧重培养知识创新型人才,后者是专业应用型人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及其答辩,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进行全面训练的主要环节,也是其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

而学位论文是否具有创新性,又是检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明确规定:“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可见,创新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形成,是其在导师具体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发现与提出问题,通过求证与科学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笔者拟就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创新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创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核心

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双重使命。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渠道,在国家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研究生思维敏捷,朝气蓬勃,充满锐气与活力,是一支奋发向上的科研生力军。研究生素有学术的理念与抱负,在求学期间,理应受到严谨的学术规范与学术思维的训练。有资料表明,在当前我国高校投入研究和发展的人力资源中,研究生已占24%,其中重点院校达34%乃至更多份额。不少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导师,其成就中有研究生的积极参与及学术贡献。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科研工作,大都处于学科的前沿,本身就具有创新性。对硕士生而言,要评估其质量,主要是视乎其学位课程的成绩与学位论文的水平;对博士生而言,则着重是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性。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制约着“2ll工程”高校的知识创新水平,也关系着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其科学研究素质和创新能力主要是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养成的。

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创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核心。而要使学位论文具有创新性,研究生至少应具备以下素质:一是具有坚实、宽广且合理的学科基础知识;二是对知识的永远渴求,具有活跃的学术思想;三是勤于思考,善于获取知识,对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四是要有强烈的创造欲望与激情;五是要有科研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严谨的学风与一往无前、勇攀科学高峰的勇气;六是熟练掌握获取最新学术信息和广泛学术交流的手段。具体而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创新,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研究生做前人未做过的事,提出前人未提出过的学术观点的一种学术活动过程及其结果。

二、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传统教育存在着严重弊端。即偏重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其创新能力与“异端”思想的培养;在传授知识时大都采用灌输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主动性和好奇心;在教育评价体系上采用大一统的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其地区差异。研究生教育亦概莫能外,在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也大多是四平八稳的面面俱到,不敢标新立异,缺乏激励、创新机制。诚然,恢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多年来,高等院校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涌现了不少优秀的学位论文。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在学风方面,存在着风气不正,缺乏学术道德的约束,抄袭乃至剽窃他人作品,引用他人作品不注明的现象。在学位论文的质量方面,普遍缺乏创新性,论题存在着一般性、低水平重复的问题。加之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因答辩而不能获学位的现象更是少之又少;对学位论文的评阅,也普遍评价偏高。学位论文缺乏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下述几方面:一是选题不是研究学科前沿、抢占科学制高点的课题,即探讨的不是原创性的重大问题,而是人云亦云的老课题,在中低水平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自然也就不可能培养和造就创新能力;二是论证的创新性不够,结论与科研成果不能突破前人窠臼,未能在学术上大胆创新,成一家之言;三是研究方法与手段不够新颖,视野不够开阔,受到书本、老师以及各种教条思想的禁锢,未能独辟蹊径;四是学术规范不够严格,这既指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如引文、注释,也指科学精神、方法等方面的欠缺。

三、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创新思路

为了在21世纪大幅度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抢占世界科技和经济制高点,在综合国力较量中占有有利位置.关键是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尤其是研究生人才,并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创新氛围的熏陶与磨砺。在笔者看来,学位论文具有创新性,可从下述几方面着手。

其一,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创新性、前瞻性。选题具体是指学位论文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是对论文工作的定向、预测和规划,也是学位论文准备、开题、撰写与答辩诸多环节的起点。研究生在学好学位课题,广泛涉猎中外文献以及充分的学科调查基础上,应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选好选准选题。选题的确定是一个艰苦的、可行性分析的酝酿过程,带有创新的印记。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比解题更重要、复杂与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创新的选题,就很难得出具有创新性的科研结论。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在选题指导方式上,既要强调导师的引导和把关作用,又要给予研究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由空间。在确定选题时,应瞄准本学科的前沿,或选择学科交叉与填补空白,抑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以便在某一学术领域寻求突破。

其二,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应具有创新性。在确定好选题后,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反之亦然。方法在科研工作中举足轻重。要对方法进行创新,大致有下述思路:一是对前人的方法加以改进,使之更趋完善;二是在前人方法的启迪下进行大胆探索;三是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四是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有新的分析视角。

其三,学位论文的结论应具有创新性,这也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归宿。这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一是利用已有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了有意义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在某一小方面有所创新,对学科的学术积累与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二是在某一研究方向有一定创新,对学科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在某一学术领域有较大的突破,对学科的发展起较大的推动作用。

无疑,除了上述思路外,学位论文的创新还牵涉到学科、导师的整体水平的高低,经费是否充裕,以及学术氛围的营造、学制年限诸问题,同时还应辅以对学位论文的激励与淘汰机制。这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所面l临的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越来越多的人业已认识到,“创新能力”已成为人们适应社会急剧变迁的一种“生存能力”。

知识的创新及其创新应用,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利用新材料、新方法研讨新问颗,得出新结论,既是做学问应遵循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术大师们开创学科新局面的重要原因。在这里,引用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的一段话作为佐证。他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人流。此古今学术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