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论文摘要撰写存在的问题
2015年08月30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由于许多作者不熟悉国家标准《GB6447-1986文摘编写规则》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及其理解的偏差,导致摘要撰写不规范,在摘要中没有真正把论文的主题、精华体现出来,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论文的学术价值及学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社科论文摘要撰写中的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深刻把握论文摘要的特性
许多作者撰写摘要时,没有真正掌握摘要的特性,导致摘要要素不全、结构松散、表达没有做到简明扼要、主题不明确、出现引文、不能构成一篇独立完整的短文,无独立性和自含性。
2.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目前,作者论文摘要中出现最多的是“本文……”这样的写法。这类作者不知道摘要应以第三人称写,而在摘要中往往用“本文”、“本人”、“本研究”、“笔者”、“我们认为”等第一人称写法,其实用这些词语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这个摘要毫无疑问就是“本文”的,所反映的也就是作者的观点和看法,不可能使人误解到是指别人的文章,别人的观点、看法。因此,应尽可能用最简洁、精炼的文字概括出全文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对每一句每一字都认真推敲、斟酌,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删去。
3.做过多的解释评论
摘要的实质应是对文献内容的精确浓缩,不进行任何的外来评价和解释。而许多作者在撰写摘要时往往加进自己的主观见解、进行解释和评论。如“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本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项研究具有领先地位”,“达到……领先水平”,“填补……空白”等词语。而其实文章是否全面系统、是否有价值、是否具有领先地位等,不需要作者自己表白,读者一看文章自然明白。4.其他常见的问题撰写摘要除了存在上述几个主要问题以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问题。例如,有的作者把引言内容写入摘要,或者重复标题;有的把结论搬来作为摘要;有的没突出重点,或者介绍与文稿内容无关的知识,内容空洞;有的写得太长或太短;有的出现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或者简写、公式、符号、插图、表格、序号等;有的分成几个段落等。
上述的几种情况是作者撰写摘要经常出现的问题,不仅给编辑增添了麻烦,而且影响了论文的质量和读者对论文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