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学术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相关因素

2015年12月07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论文的质量或影响力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在评估学术论文的质量时,不应仅看重其中某一个指标,而应该全面和综合地考虑多种因素。

1.关于创新性因素

如前所述,任何科学研究的灵魂与最高价值是创新,这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必须给予科研论文的创新性最大的权重。其权重比例应该使论文的其他任何外在因素不能与创新性相提并论。

2.论文发表的期刊的影响力,即期刊级别因素

一般来说,刊物层次越高,其发表论文的质量要求越高,但是这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较高层次的刊物发表的论文一定比较低层次的刊物发表的论文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或者国外刊物发表的论文一定比国内刊物发表的论文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高层次刊物也经常会发表一些无甚见地的平庸论文,而较低层次的刊物也经常刊载一些很有学术造诣的论文。所以时下有些高校简单地根据刊物主办单位的行政级别把刊物分为国家级刊物、省级刊物、省级以下刊物、国际刊物等,并且以此作为确定科研论文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这实际上是在学术外衣下掩盖的陈旧的等级观念。科研论文评价的主旨是对其学术价值的判断,至于刊物的重要性是次要因素,不能喧宾夺主。但考虑到权威刊物、重要刊物发表论文要难得多,从鼓励教师提高学术水平标尺的角度着想,给予刊物重要性一定或者较高的权重也是合理的。

3.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即引文索引因素

论文的研究成果受到他人科学研究的重视,在他人的研究成果中被参考(参考文献)、引用(直接引文),这既是一篇论文学术影响力的反映,也是对该论文学术创新肯定的具体表现,论文引用频次与该论文的影响力成正比。一般来说,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与该论文的学术价值亦有一定的正比关系,所以给引文索引因素一定的权重是应该的。尽管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国际上通行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由于SCI能提供独特的文献引证关系,其涉及的学科范围齐全和涵盖国家地区性的广泛性,受到许多国家科研管理者的普遍重视。目前,SCI涵盖自然科学领域内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的期刊源有5600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科研绩效评估中,认可SCI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地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SCI主要是针对自然科学领域,而没有涵盖社会科学,同时,SCI数据只是从论文影响力这一个侧面提供了一些客观的数字,并不能代替对科研论文学术价值的评价。所以目前我国有些高校中过分强调、高估SCI论文的做法,甚至有的以是否SCI论文判断其学术价值,显然是不可取的。

借鉴国外引文索引统计方法,我国的科学引文索引指标体系也已开始建立,如“CSCD”(中国自然科学引文数据库)与“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在国内被引用与在国外被引用不应该有区别。就社会科学论文而言,对收入“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系列刊物的论文,因具有相对高的学术价值,给予相应的权重是可行的。

4.论文的基金资助情况

申请科研基金的条件之一是成果的创新性,或其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特别是一些经过跨国合作、受多项基金资助产生的研究成果,其产文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论文被基金资助的情况,从一定程度上可评估论文的创新性。

操作时可将产文的项目被基金资助的情况分为几级:(1)获海外基金资助;(2)获国家级基金资助;(3)获省部级基金资助;(4)获其他基金资助等。

5.论文的获奖情况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研论文获得奖励,是对其学术价值的肯定和认可。但是我国目前的论文评奖过滥,除了国家及科研管理行政部门组织的评奖外,各类学术团体、学术会议都可以评奖,甚至出现了以赢利为目的的大量商业性评奖现象,已严重影响了科研论文的价值判断。因此,鉴于这种情况,除国家和科研管理行政部门组织的评奖以及国际上著名的学术奖外,论文的一般奖项均不宜给予大的权重。

6.作者地位因素

对于多人合著的论文成果,第一作者与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等在科研过程及论文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应该加以区别。以课题组、项目组承担的科研课题,其论文执笔人应该视同为第一作者,应该给予较高的权重。

4.论文篇幅因素

一般来说,论文篇幅与论文的创新性、重要性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一篇简短的论文可以提出一个重大的学科命题,一篇洋洋数万言的可能只是平庸之作。但是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和影响对论题的展开程度和论述详细程度和深度,或者反映作者占有材料、论据等研究状况,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论文篇幅的权重。

科研工作的量化考核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复杂工程,而且必须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做好这项工作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一所高校往往包括不同的学科门类,各学科在科研工作的内容、性质、特点上具有较大的差异,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种类繁多,层次和类型多样,教学科研人员从事的专业、学科具有非常大的差异,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量化考核体系,使不同种类、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通过统一标准进行客观的比较和评价,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