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设立学术论文甄别制度
2016年12月06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开放存取”开创了一种全新、高效的学术交流模式,但也引发了抄袭剽窃、胡编乱造、东拼西凑等炮制论文的问题,亟待设立学术论文甄别制度。
1)论文评选的现状及弊端。
①论文评选存在不辨真伪、只评优劣的问题。在论文评选时,评委受限于时间、精力等条件,往往无法求证待评论文是否有抄袭现象,也难于确认正规或非正规引用的内容及其出处、作者的原创部分及其新观点。特别是抄袭比例较大甚至全文抄袭的论文,因无法即时求证源文而获通过或好评,直接影响论文评审的质量和公正性,进而影响到获奖论文的可信度和所评奖项的含金量。
②论文评选存在主观判别真伪的问题。在推荐论文时,因无求证手段,只能凭主观判断。论文征集者有时主观判定所收论文有抄袭问题,打击了作者的积极性;有些严重抄袭的论文得到赏识并被推荐,而有些原创性论文因不太完美而落选。因无抵制抄袭的联动机制,各自为战,常有判定为“严重抄袭”并已摒弃的论文,后来又出现在其他期刊、网站或论文集中。
③网络环境加剧了抄袭问题的严重性。抄袭的论文在网络上流传、复制,大量低水平重复,最后连谁是真作者、谁是抄袭的始作俑者都无从分辨。部分抄袭论文篡改源文,歪曲源文作者的原意,导致伪知识泛滥,对读者产生误导。
2)设立学术论文甄别制度。
①在论文评选时,有必要“先辨真伪、再评优劣”。建议设立学术论文甄别制度,参考“中国知网”的“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开发适用面更广的软件,或以人工甄别和软件检测相结合,使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制度化、科学化。
②评选论文时,应在收稿的第一时间甄别,附上有责任人签字的“甄别结论表”,未经甄别则评选无效。
③由中国科协或科技部(委)牵头,联合科研、教育、出版和网络管理等部门和学术团体,构筑有效的联动机制和统一战线,从源头上查处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大力开展并宣传甄别工作的有效性,形成威慑力和预警效应,让抄袭者有所顾忌,提高论文作者的诚信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
3)学术论文甄别的方法。
①在计算机上打开甄文,复制可疑句子。
②进入www.baidu.com或www.google.com搜索。
③查看搜索结果,点击符合搜索条件的网页,打开网上源文。
④观看网页上的彩色句子,再对照甄文中的上下文进一步确定。
⑤在甄文中的相同内容附近插入空行,把源文所属网址、源文标题和作者信息复制-粘贴在空行内。
⑥对甄文中与源文相同的部分加下划线,并且选择不同字体颜色。
⑦重复搜索步骤至全文完毕,在论文首页标明相同部分占全文的总比例。通过甄别标记进行定量分析,审查甄文以进行定性分析,无法定性的可提交专家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