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毕业论文写作培养创造性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手段

2017年11月08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毕业论文写作活动的目标、结果、过程、形式等因素决定了它在培养创造性实践能力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发挥好优势,把优势变为现实教学成果,笔者在多年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和指导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制定科学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方案,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形式主义倾向。保障创造性实践能力通过写作过程得以生成建构,从而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生命智慧。

由于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观,一方面,师生及教学管理者都没有制定毕业论文写作教学方案的自觉意识。不明白方案的制定是对“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形成发展是一个生成建构过程”这一理论的实践,不明白方案是论文写作教学过程的科学指南,是论文写作成功的有力保证。因此,不论是制定方案或执行方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另一方面,即便制定了毕业论文教学方案,也显得粗疏,缺乏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诸多因素间横向纵向复杂关系的综合考虑,因此也难以保证毕业论文的写作培养创造性实践能力目标的实现。

针对这一现实,首先从理论上认识毕业论文写作方案对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和价值,认识毕业论文写作活动是结果与过程价值并重的活动,写作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生成建构的过程,也是他们生命智慧收获的确证。以此克服毕业论文写作中指导与写作的形式主义倾向。其次,制定科学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方案。将写作活动的内容及程序、写作活动中师生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写作活动各阶段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写作活动的组织管理等时空因素进行综合策划,使写作教学方案形成· 个立体的网络式结构,让写作活动中各要素发挥各自的功能,形成良好的毕业论文写作生态环境,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体验创造性实践能力生成建构的愉悦,保证学生通过毕业论文写作,一方面把握学术论文范式、基本的论文写作过程方法、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为今后的深造或从业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以及教学相长、生生互动的学习,使创造性实践能力得以生成建构,从而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生命智慧。

(二)把课堂教学与毕业论文写作教学有机统筹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克服课堂教学与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脱节、互不相干、相互割裂的弊端,促使教师学生形成创新的思维模式。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1.从理论上解决课堂教学与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关系的认识问题,提高将二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自觉意识。

毕业论文写作绝不仅仅是一个书面表达的过程。书面表达仅是毕业论文写作的最后过程。在此之前,还必须经历诸如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和整理文献、生成和厘定概念、做出学术命题、选择研究方法等等环节。这一过程中各项任务的完成,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智慧策略的综合运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过程,是创造性实践能力形成的过程。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就不可能局限在本身范围,而必须把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统筹于本科生培养方案,形成一个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处理好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与各门课程教学间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分科学习与综合运用、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充分认识二者关系,有助于克服课堂教学为上课而上课、毕业论文为写作而写作的形式主义和教学盲目性,促使教师学生形成创新的思维模式和掌握创新的思维方法。

2.根据二者的关系,统筹安排课堂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教学。

首先,根据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规律,从时间上,把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贯穿于整个大学本科学习阶段;从空间上,把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贯穿于各个阶段的各门课程教学之中,形成横向综合,夯实基础,纵向推进,逐步提高的教学格局。

第二,根据毕业论文写作的需要,将写作过程各环节的工作进行任务分解,把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划分为三大学段:

第一学段:毕业论文写作准备阶段(1—5学期)。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毕业论文的写作观问题。让学生明确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任务,毕业论文写作是培养创造性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本科学习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并明确毕业论文写作与各门课程学习间的关系,自觉将毕业论文写作与各门课程学习有机结合。

二是毕业论文所需的知识和初步写作技能的准备。解决方法是在各门课程中渗透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一方面,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及前沿的科研信息提出本学科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另一方面,教师提供本学科阅读书目,并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读书报告,同时,指导学生写学年小论文。

三是在写作课程教学中系统学习本学段所需的毕业论文写作知识和技能技巧,重点是文献的收集查找和问题的发现。

第二学段:毕业论文写作理论学习阶段(第6学期)。这一学段在第一学段初步收集文献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继续在各门课程中渗透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继续做好毕业论文写作的资料准备和对研究问题的思考发现。

二是系统学习毕业论文写作技能技巧,有以下几方面:

(1)学习怎样收集和整理文献,重点在整理文献

文献的收集指查找文献。这项工作在第一学段已做了基础性工作,本学段重点学习文献的整理。文献的整理主要是指文献的归类,即把基础性的、前沿性的、拓展性的、辅助性的、理论性的、经验性的、实践性的各类资料进行归类分析。

(2)学习怎样发现和提出问题,重点在提出问题

孔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发现问题就是在大量的现象或资料中找到有疑问的地方。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探究问题的意识与动力。因此,毕业论文写作首先必须发现问题。但仅发现问题还不够,还要提出问题,即发现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这就需要运用理性概括出问题的实质。尤其可贵的是在一些看似简单的现象资料背后,挖掘出普遍的规律,获得独到的结果。

(3)学习怎样进行概念的生成与厘定

概念的生成是指从所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之中形成核心概念的过程与结果(术语),即运用思辨、经验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找到现象与本质问关系的方法过程与结果。概念的厘定,即是对概念进行界定或阐释,说明概念指涉的对象、包容的范围与内含的意义。

(4)做出学术命题

将一组组概念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概念链,使概念所不能言指的对象说明得更加清楚、指涉得更为明了,精炼、准确地表达深刻的思想。如果说问题和文献是学术大厦的地基,命题就是其钢筋或者龙骨。

(5)选择研究方法

方法论的核心是思维模式与研究方法。而思维模式往往是对问题具有哲学意义的思考,与研究方法紧密联系。对它的把握和运用将影响课题的研究质量甚至是成败。由于思维模式与研究方法的学习过于抽象,为此,通过案例教学把抽象的思维模式与研究方法的学习变为可理解可把握的就显得尤为关键。

第三学段:毕业论文的写作阶段(7—8学期)。本学段是在前面两个学段知识准备问题酝酿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写作阶段。这一阶段要完成以下工作:

一是进行文献整理分析综述,初步确定论题和支撑论题的材料,形成初步的观点,拟出写作提纲。与此同时分析所研究问题的现状及价值所在,以保证论文写作的成功。二是进行论文初稿撰写、修改和定稿。三是进行论文答辩的指导和论文答辩。

(三)制定毕业论文写作的监控体系。保证毕业论文教学方案的全面落实。

一项活动任务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离开强有力的监督只会使任务完成目标实现大打折扣,甚至完全落空。因此,根据毕业论文教学方案,制定可行的科学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监控体系,采取自控与他控相结合,不论写作者、指导教师、写作教学管理者,都必须按照毕
业论文写作教学方案完成教或学或管理任务,履行职责,每人均既是监控者也是被监控者。由于采取这种相互制约的监控体系,将论文写作教学活动的所有人员置于监控体系之中,保证了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写作、管理各方面任务的落实质量的保障,有效促进了师生双方在这一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能力的生成建构,并获得了极大的身心愉悦,增强了创新自信。

(四)坚持“过程和结果综合评价”的原则。制定过程和结果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制定过程结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既对写作过程各个环节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也对论文质量进行评价,并科学分配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分值的权重。优化创造性实践能力的生成建构过程,保障学生创新智慧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