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管理探析

2017年11月13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过程,是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考核毕业生专业素质的重要尺度。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中普遍存在着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社会实践形式主义和毕业实习脱离生产实际的倾向。究其原因是学校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致使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整体下滑,大大影响了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使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已经成为全面搞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提高对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的认识

以教学为中心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多项工作、多个部门和多种人员相互联系并且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管理工作是对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和调控,同时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服务与支持。毕业论文工作作为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不仅取决于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如选题、指派指导教师等“技术性”因素以及实验室、实践基地等“物质性”因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以及制度建设等“管理性”因素。

从(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可以看出,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已经引起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各专业的特点以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对毕业论文管理的认识人手,把毕业论文工作提高到与组织课堂教学并重的地位?。我们要认识到毕业论文管理是整个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应对毕业论文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学校和各专业院系要成立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领导;在此基础上,建立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以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监督;同时,通过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日常管理工作,使管理者有章可循,使被管理者有法可依,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提高和发展。

二、制定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完善科研训练体系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目前国内各高校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点工作。而大学生科技训练活动是目前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把科研训练列入大学四年教学计划中,针对专业特点,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是我校素质教育工作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以毕业论文工作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其大体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般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以大学生兴趣小组、社团等为载体,利用学科知识竞赛、专业学术讲座、学生科研立项等手段,给广大学生一个接触和了解学科专业科学研究活动以及了解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和研究过程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养成学术规范,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勇于探索、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第二阶段,一般从大三开始,根据专业不同开设《专业文献检索》、《科研方法论述》、《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训练》等课程。学生在专业导师的引导下,学会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掌握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并一定程度上得到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训练。此前的学生进行的科研训练活动是属于参与性质,它在很大意义上还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是深入化的专业学习,是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真正的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提供前期条件。第三阶段,正式开始毕业论文工作。我校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工作一般安排在第7、8学期,根据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第7学期只有部分时间用于论文选题等前期准备工作,第8学期正式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由于第7学期多数专业的学生要进行至少为期6周左右的专业实习工作,有的学生还要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生基本上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用于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这样论文的准备工作必然不很充分,所以对于部分实验性较强的专业从第三学年就开始进入毕业论文的选题阶段,基本可以确定大致的论文方向,一到大四就完全进入到课题研究阶段,真正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三、完善《毕业论文工作条例》,使毕业论文管理工作规范化

由于各专业的特点不同,理工类和文管类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内容、时间安排上都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必须要求各专业院系根据专业实际实施相应的管理办法,要明确规定从学生选题开始,直至毕业论文完成的各个环节中的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等,使教师和学生就有章可循,使毕业论文在内容和形式上显得更为规范、科学、合理。高校要明确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工作中的职责,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更好地发挥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条例中不仅要有定性说明,还必须体现对质量、效果的量化要求,并要求定期检查毕业论文进展情况。强化管理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加强指导,做好毕业论文选题工作

高校应建立选题制度,根据专业特点,制作《毕业论文选题指南》。学生虽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并参加了一些科研训练活动,但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都去选一些热门课题,这很容易造成大面积重复选题。因此,高校有必要在选题阶段派造诣较深的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一次卓有成效的全面辅导,即采取举办大型说明会或者选题报告会的形式进行“选题指导”,让学生对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价值与目的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对毕业论文的作业流程心中有数,从而避免后续工作的盲目性。同时,这也避免了日后各项工作的脱节,使学生在时间安排及与指导老师的协调、配合等方面有了明确的目标。

(二)加强检查,建立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机制

高校要建立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与机构,成立专门的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并且明确职责、协调运作。高校在毕业论文工作实施过程中,分层次、抓重点,严格按照《毕业论文管理条例》的要求,定期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工作可分为:

1.初期检查。每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确定好论文题目后,要尽量充分地查阅有关资料,为毕业论文工作的正式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做好了基础性工作之后,要认真填写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然后毕业论文工作正式开始。各院系和论文指导教师必须要抓好这第一步,检查以上基础性工作是否完成,全面检查毕业论文的思路是否可行,技术路线是否合理等。未完成的工作一定要限期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

2.中期检查。在学生毕业论文进行过程中,院、系也要对毕业论文工作进程和论文质量进行认真指导、监督、检查,并且就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涉及的实验技术问题和仪器操作等进行正确指导,并对研究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与学生多交流,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予以纠正,使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能顺利进行。在此期间学校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开展抽查工作,主要查看实验记录、毕业论文工作记录、参考资料等,以了解毕业论文进行的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侧面了解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

3.后期检查。在毕业论文撰写工作即将结束时,院、系和指导教师更要加强检查,不可放松,这是毕业论文质量好坏的关键,必须要严格细致地督查,切不可等闲视之。

同时,我校近年来建立了毕业论文奖励制度,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在每年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由教研室、院系层层推荐,学校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对那些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这一举措,大大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从毕业论文整个质量监控的过程可以看出,基层教研室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因为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准备、实验、撰写工作,按论文类别均划分到了具体的教研室或实验室,由某一学科组的教师从宏观上进行论文的指导工作。某种意义上讲,毕业论文工作已经变成教研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基层教研室在毕业论文Et常工作中的监督和管理,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三)规范答辩程序,严把论文答辩关

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一方面是学生撰写论文水平高低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水平高低的体现。为了防止毕业论文工作中的不客观、不公正、打人情分现象,首先要分解答辩过程,明确指导教师指导、评阅教师审评以及论文答辩的三个环节,分工明确,确保答辩成绩的客观性,保证答辩质量。条件允许的话,学生在正式答辩前,可预先进行1至2次小范围的试讲,人数可为五、六人不等,在听取了导师和学生的意见后作些修改,直到满意。同时学生也可以先演练答辩程序,这样在正式答辩时,学生就能胸有成竹,减少答辩时怯场心理的出现,论文答辩质量就能得到有效提高。

答辩的程序要规范,答辩前,答辩委员会的评委老师必须要提前评阅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然后评委老师根据论文的科学性、论文书写的规范、撰写水平以及答辩过程中学生对论文中知识的掌握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衡量后,对学生的论文和答辩情况进行客观地评分,给出论文答辩成绩。成绩出来后,确定专人负责成绩的核查工作,检查答辩评委教师在成绩的评定上是否会相差太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要提请评阅教师进行复评,减少评分上的误差。论文答辩完毕,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根据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情况,力求客观、公正、合理地给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写出综合评价意见,分析出论文的优缺点,以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四)完善《毕业论文成绩评价体系》,客观评定毕业论文成绩

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是对毕业论文工作全过程的一个综合评价,主要由答辩资格评定(导师的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以及院系教学委员会综合评定三个阶段组成。无论是指导教师还是答辩委员会的教师,均要增强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中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对毕业论文各环节进行综合评价。

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应本着客观性、可测性、模糊性的评分原则J,把毕业论文成绩分成三部分,即课题组成员互评打分(针对理工类几人同题的专业,文管类可以忽略该项打分)、指导教师打分、答辩委员会打分。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综合评定毕业论文成绩。不同专业可以根据具体的学科特点制定毕业论文评定分数的计算办法,并且按科学化、标准化、量化方式制定相应的评分表。课题组成员互评打分主要从课题研究过程中工作态度和协作精神、毕业论文工作贡献大小进行评定;指导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实际投入论文工作的时间、工作态度与协作精神、工作能力、论文完成情况、工作价值和能力的提高等情况进行考察;答辩委员评分主要从毕业论文工作情况、毕业论文质量、专业素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答辩现场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成绩评定过程,首先由课题组成员互评打分和指导教师打分,确定其是否具备答辩资格;然后由答辩委员会组织被推荐的论文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最后院系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根据院系论文成绩的评分办法,全面掌握各答辩小组的答辩情况以及指导教师和课题组成员互评的打分情况,确定论文的等级,并按一定比例评出校级优秀论文获得者。这样高校可以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评价,避免学生投机取巧,突击论文的写作,忽视毕业论文的工作过程,使学生真正在毕业论文的整个工作过程中得到专业科研工作的训练,达到毕业论文工作应有的工作效果。

(五)加强校企联合,寻求社会伙伴

产学合作是当今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它是以学校为主体,凭借学校与产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面向知识传授的理论教育和面向企事业工作实际应用能力的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培养各行业和企业广泛需求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可见,加强校企联合,是毕业论文工作的一个突破口,它可以为学生论文工作的完成提供实训的阵地,有效地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聘用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一些科研机构的一线专家来兼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使得毕业论文工作更贴近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实际。我们还可以将毕业论文工作进一步社会化、市场化,寻求社会合作伙伴。例如:采取邀请用人单位参与论文答辩,将论文答辩看成是企业自己的“选秀会”,他们可以派人观摩,也可提问,从而作为自己甄选所需人才的考核依据。从校方来说,这样可以通过答辩会了解市场对人才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以缩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偏差,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找工作架起了桥梁,把毕业论文工作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同时调动了广大师生做好毕业论文的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

毕业论文作为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高校一定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加强毕业论文管理,建立健全具有科学性、规范性、易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同时更要发挥学校、院系和教研室的管理职能,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监督检查,按规范程序进行论文答辩,从而使毕业论文的质量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