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文科学术论文标题、摘要等英译规范化问题
2015年12月17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为了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我国公开出版的刊物大多要求作者将学术论文的标题、作者姓名和单位、摘要、关键词等译成英文,文科学报更是如此。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对此做了具体要求,学者们也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探讨。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龙源期刊网等国内期刊网发现,近15 年(1994-2008 年)国内学者对摘要(268 篇)、标题(209 篇)和关键词(52 篇)的研究呈增长趋势,这些文献为提高标题、摘要等英译水平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然而,纵观国内文科学报,许多论文虽不乏真知灼见,但英译的错误或表达欠妥之处却随处可见,不仅影响了论文被采纳、被检索,也不利于作者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间的交流与推广。笔者借鉴他人研究的成果并结合自身编辑英文摘要的实践,对论文标题、作者署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等英译方面的规范化问题作一探讨,以期共勉。
一、标题(titl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3-87 规定:“报告、论文用作国际交流,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文献标识码为A、B、C 三类的文章应有英文题名。”好的标题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论文索引利用价值。通常读者总是对论文标题发生兴趣后,才去阅读正文的。
1.标题要求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词、字符、代号和公式等。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 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在内容上应保持一致,但并不等于说所有词语要一一对应。例如:是“科幻小说”,还是“科学小说”? 可根据文章内容译为How to Translate“Science Fiction” into Chinese?
2.标题的书写格式
英文标题较长时可采用副标题的形式进行补充解释以缩短主标题长度。但应注意中文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用破折号,而英文常用冒号。例如:知其然,亦应知其所以然———论英语状语从句及其汉译, 英译为:The English Adverbial Clause: the Hows, Whys andTranslation
英文标题的书写形式主要有三种,使用何种格式视刊物而定。
(1)标题中每个词的首字母均大写,只有某些虚词小写。某些虚词是指冠词和三个字母以内的连词与介词,而四个字母以上的(如after、against、before、between、during、from 和with)仍要大写。但当虚词位于句首时也应大写。如:《论语》的文化翻译策略研究,英译为:A Study of the Cultur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The Analects(摘自《中国翻译》2008 年第5 期)
(2)所有字母均大写。如:翻译教学的几个问题,英译为:SOME PROBLEMS CONCERNING TRANSLATIONTEACHING
(3)首字母大写,其余单词字母均小写(专有名词除外)。如: 谈汉译英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英译为: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3.标题的结构特点
英语标题只概括整体内容,而非具体内容,因此,一般不使用完整句,常用名词或名词词组、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等形式表达。
(1)名词类
如: 关于科技期刊编委会地位和作用问题的讨论, 英译为:Status and Functions of Editorial Board ofSci-tech Periodicals
(2)动词类
如: 如何强化科技期刊的读者意识, 英译为:Strengthen Reader-oriented Sense of Sci-tech Periodicals
(3)动名词类
如:发挥刊群优势提高学术质量,英译为:Exertingthe superiority of periodical community to enhanceacademic quality (摘自《编辑学报》2008 年第2 期)
(4)不定式类
如:怎样做好科普期刊的编辑工作,英译为:Howto Improve Editorial Work of Pop Science Periodicals(摘自《编辑学报》2003 年第1 期)
4.几种常见的标题固定表达法
英译标题时,先仔细推敲汉语标题,找出中心词,然后套入相应的表达法。现列出几种,以供参考。
(1)论(评、关于、说等)……,英译为:On…如:论英语教师的素养,英译为:On the Qualities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2)对……思考,英译为:Considerations(thoughts)on…
如: 对素质教育的思考, 英译为:Considerations(Thoughts) on Quality Education
(3)……的研究,英译为:Studies(A Study)of(on,in)…
如:交际法教学研究,英译为:Studies of CommunicativeApproach
(4) ……的原则和方法, 英译为:Principles andMethods of…
如:谈汉译英翻译的原则和方法,英译为:Principlesand Methods of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5)……的几个问题,英译为:Some Problems on(in)…
如:翻译教学的几个问题,英译为:Some Problemson Translation Teaching
(6)……综(概、评、简)述、调查、纪要,英译为:ASummary of…
如: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座谈会纪要, 英译为:Summary of the Forum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Reform
(7)……分析(剖析), 英译为: (An) Analysis of(in)…
如: 学术论文中关键词标引的常见问题剖析,英译为: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KeyWords of Research Papers
其他还有“……方法及其应用”(Method of…andits Application…)、“ 对…… 影响” (The Effect of…on…)、“……方案”(A Scheme of…)、“……的简介”(ABrief Description of…)、“……的回顾与进展”(A Reviewand Prospect of…)以及“……目前和今后的发展趋势”(Present and Future Trends in…)等译法。
遵循标题“言简意赅”的原则,应删掉一些不必要的字和词,如“Study”、“Research”之类。但国内期刊有滥用“研究”一词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作者或编者对一些词语间的逻辑关系没有理解透彻,甚至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以为少了某一字或词后,题名就会混淆不清,令读者费解。还有不少作者认为标题带有“研究”一词可提高论文档次,否则会降低论文的价值。但从国际性刊物刊登论文题名中“研究”一词使用频率低可看出它不是“润色剂”,并不能提高或贬低一篇论文的内在质量。(见胡昌军、胡昌标合著《科技学术论文题名应言简意赅》一文)因此,“研究”一词在论文题名中未表达实质性内容而可用可不用时, 以不用为宜,当“研究”一词与其前面的定语构成的偏正词组表达论文研究的类型、性质或方法(手段)等实质性内容,且论文内容确实为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时则要使用。(见朱大明《科技论文题名中“研究”一词的使用原则》一文)
二、作者署名(the author)和作者单位(work unit)
作者署名通常位于英文标题之下,它表明文责自负,同时文章的发表也是衡量科技工作者个人和单位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姓名作为author index 在文献情报网内流通,便于读者检索。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
依据GB/T16159-1996,参照ISO 690,并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认可,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如:LIU Zhi-qiang(刘志强)、LI Wei(李伟)、HUANG Ji-an(黄吉安)、SIMA Jun(司马俊)。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作者单位位于作者署名下, 为了便于联系和交流,在单位名后加城市名、邮编、邮箱等。写作规则:
(1)单位的英译要统一,不能出现一个单位有多个英译的现象。
(2)首字母均大写。
(3)单位地址由小到大书写,单位名称在前,城市、邮编在后,之间可加逗号,也可不加逗号,而用空格间隔以示区别;汉语地名按照中国地名委员会文件(84)中地字第17 号《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的规定拼写。汉语地名中的专名和通名分写,每一分写部分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4)要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不能堆砌单词。如: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英译为:EditorialDepart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三、摘要(abstract)
ISO 214-1976 (E)中规定,“摘要”一词统一为“abstract”,是“对原文献内容准确、扼要而不附加解释和评论的简略的表述。”摘要是论文的缩影,可使读者快速浏览后进行取舍,并常常成为编辑初步决定是否录用文稿的尺度。此外,如果摘要被编入文摘刊物,其读者面比专业性学术刊物要扩大许多倍。可见,摘要在整篇文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摘要的篇幅
摘要应尽量简洁,如果过长,会花费读者更多的时间。ISO 214-1976(E)要求“文摘的长短不取决于原文的长短,而取决于它的内容。对于大部分论文和专著中的各章(篇),其文摘少于250 个词是适宜的”。
2.摘要的类型
国家标准GB6447-86 指出了摘要的三种形式: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也称情报性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主要信息。作者应在有限的字数内向读者提供论文的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信息。它适用于主题单一的论文, 对于学术性较强及篇幅较长的论文,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如科技杂志或科技期刊的文章、会议论文、各种专题技术报告、硕博论文等。指示性摘要也称描述性摘要, 仅指出文献的综合内容,或者概括阐述论文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进展, 使读者对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适用于创新内容较少或综述性论文。一般向学术性期刊投稿,应选用第一种,创新内容较少的论文摘要,可用第二或第三种。
3.摘要的文体特征
综合ISO 214-1976(E)、GB6447-86、GB7713-87以及《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的规定,将英文摘要的词法、句法、语篇和文体风格归纳如下:
(1)词法。选择意义相对明确的词,便于读者理解。如用perform、achieve 代替do、get。
(2)时态、语态和人称。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较少使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和其他复合时态。交代研究背景用一般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叙述研究目的、过程和结果用过去时;结论常用现在时;若是对未来的展望,则用一般将来时。尽可能使用动词的主动语态以显清楚、简洁、有力。但需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时,可使用被动语态;主语一般使用第三人称,除非使用第一人称可以避免笨重的句子结构而且表达更加清楚。
(3)语篇。语句要完整,衔接要连贯。
(4)语言风格。正式:避免不熟悉的术语、缩略语或符号,否则在摘要中首次出现时应加以解释。尽可能使用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的单位、符号和术语,国际标准化组织没有规定的,则使用国家标准。不使用图表、公式及读者难以理解的简称、代号。如确有必要,须在首次出现时加以说明。用英美拼法均可,但前后应一致。客观:保持原文献的基本信息与格调,不能因为某些内容不好翻译就弃掉要点; 语气平铺直述,不加任何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洁:减少背景情况,即使必要,也力求简短;尽量采用非谓语动词形式,少用关系代词which, who 等引导的定语从句。取消不必要的字句: 如“It is reported…”、“Extensive investigationsshow that…”、“The author discusses…”、“This paper isconcerned with…”, 等等, 而直接使用动词不定式Toexplore / measure… 或主动语态We investigated/estimated…表达。
四、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位于摘要之下,其作用是反映主题,便于检索。一篇文章一般要求选取3~8 个关键词。注意事项如下:
(1)英文关键词用“key words:”作为标识,之间用分号“;”分隔,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中英文关键词在词义、个数和次序上应保持一致。英文关键词一般为小写(专有名词除外),且最末一个关键词后不加任何标点符号。
如:关键词:语言测试;信度;效度;区分度;试卷分析,英译为: Key words: language testing; validity; reliability;test analysis
上例中文关键词有五个,但英文关键词只写了四个,而且第二、三个关键词位置颠倒了。正确的应为:language testing; reliability; validity; discrimination;test analysis。
(2)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但在下列情况下可选用自由词:主题词表中明显漏选的主题词; 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中的人名、地名;词表中未收录的地区、人物、文献、产品等名称及重要数据名称;某些概念采用组配,结果出现多义时,被标引概念也可用自由词。
如:“从《搜神记》看干宝的自然变易观”一文,可分别将《搜神记》(Anecdotes About Spirits and Immortals)和干宝(GAN Bao)作为关键词。
(3)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和正文的重要段落中找出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或词组, 切忌揭示主题不深,遗漏主题信息。
许多作者习惯直接从题名中选取关键词,但其前提条件是题名已基本涵盖了文章主题。如《学术论文中关键词标引的常见问题剖析》(见《编辑学报》2002年第14 期)一文标引的关键词为“学术论文、关键词标引、文献检索”。前两个选自题名,后一个则是根据文章内容选取的。有些词像“研究”、“观察”、“探讨”、“思考”、“意义”、“对策”、“分析”、“体会”等为通用词,其适用范围广,可涉及不同的领域,若被选入做关键词,不便对数据库进行分类和管理。如《民族生大学英语教材研究》一文,若标引的关键词为“民族生、大学英语、教材、研究”,就很难从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但要是改为“民族生、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原则、云南”,就有较强的通用性,同时又具备一定的专指度,能够充分反映文献主题的归类。